1936年,前蘇聯(lián)為1例急性腎衰竭患者進行腎移植(re-naltransplanttation),雖只存活48小時,但揭開了腎移植的序幕。在20世紀50~60年代,歐美國家均成功地進行了腎移植手術,并長期存活,這標志現(xiàn)代器官移植的開始。目前,腎移植已成為終末期腎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。終末期腎疾病患者多存在系列營養(yǎng)代謝紊亂,如低蛋白血癥、貧血、高脂蛋白血癥、代謝性骨病等,機體處于負氮平衡,合理的營養(yǎng)治療能糾正負氮平衡,提高手術耐受力,促進移植腎的功能恢復,提高移植腎的存活率,減少并發(fā)癥。
腎移植后腎功能恢復及抗排異治療最為重要。腎移植術供受雙方組織抗原有明顯差別,受者淋巴細胞可辨認異體組織抗原而發(fā)生作用,引起排異反應,術后排異反應是臨床主要問題。排異反應通常分為超急性(不常見)、急性(常見)或慢性。急性排異反應多出現(xiàn)于術后2~3周或在2個月內,少數(shù)在半年內發(fā)生,術后控制急性排異反應最為主要;慢性排異反應多在術后數(shù)月或數(shù)年后發(fā)生,常是急性排異反應反復發(fā)作而形成,往往為隱匿性的。
腎移植后由于免疫抑制藥的長期使用,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機體代謝,并可造成包括血壓升高,血糖、三酰甘油、膽固醇及尿酸、血鈉、血鉀增高,血鈣、血鎂降低,或加速蛋白質分解,引起肝功能損害、白細胞減少、水腫等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危害。所以,對于腎移植的患者,必須重視和了解免疫抑制藥對營養(yǎng)代謝帶來的不良反應,并采取一定的藥物和相應的營養(yǎng)治療措施,預防和減少免疫抑制藥引起的并發(fā)癥,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排異反應臨床癥狀為高血壓、蛋白尿,可有進行性腎功能減退,類似腎病綜合征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壞死性血管炎。慢性排異反應是腎移植術的重要問題。腎移植可能產(chǎn)生復發(fā)性腎炎,呈現(xiàn)與原發(fā)性腎炎相似的病變,癥狀與慢性腎炎相似。為了腎移植術后達到理想效果,患者在術后開始進食時即應注意調整營養(yǎng)內容,適應不同階段病情的需要。
(一)適應證
腎小球腎炎、糖尿病性腎炎、高血壓性腎病、遺傳性腎小球腎炎、狼瘡性腎炎、腎盂腎炎等終末期腎衰竭的患者均可接受腎移植手術。這類患者通常表現(xiàn)為:腎小球濾過率(GRF)<25毫升/分,血肌酐(SCr)>445微摩/升(5毫克/分升),血尿素氮(BUN)>20毫摩/升(55毫克/分升);食欲缺乏、嘔吐、高血壓、心力衰竭、貧血、出血、呃逆、氮質血癥、腎性骨病、高尿酸血癥、酸堿平衡失調等。
(二)營養(yǎng)因素
1.腎衰竭時機體代謝變化
(1)蛋白質代謝:對蛋白質攝入的限制常引起蛋白質缺乏,出血及蛋白尿又增加了蛋白質丟失,出現(xiàn)負氮平衡、低蛋白血癥、貧血等。同時必需氨基酸及組氨酸、酪氨酸含量下降,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升高,造成血漿中氨基酸的比例失衡,影響蛋白質的合成并加重氮質血癥,使腎功能進一步受損。
(2)糖類代謝:70%左右的患者出現(xiàn)糖耐量降低,胰島素、胰高血糖素、生長激素等水平升高,糖類代謝紊亂。
(3)脂肪代謝:血中胰高血糖素、生長激素等激素水平升高可促使脂肪動員,血漿中非酯化脂肪酸含量升高,并進人肝中合成三酰甘油,再以脂蛋白的形式分泌入血,同時水解血漿中三酰甘油的脂蛋白酯酶活性下降,從而使血中三酰甘油升高,造成高脂血癥。
(4)水電解質代謝:可出現(xiàn)水鈉潴留、低鈉血癥、高鉀血癥、高鎂血癥,或低鉀血癥、低鈣高磷血癥及代謝性酸中毒等電解質代謝紊亂。
(5)透析時代謝:進行透析治療時,營養(yǎng)物質丟失增加,特別是蛋白質、水溶性維生素、鈉鉀等無機鹽及銅、鐵、鋅和硒等微量元素。
2.腎移植后機體代謝變化
(1)移植腎功能的恢復:腎移植術后,移植腎在恢復血循環(huán)1~60分鐘,即開始產(chǎn)生尿液,同時腎的各種生理功能開始逐漸恢復,熱能需求由于實施了手術而增加,蛋白質、脂類及糖代謝逐步得到調整。
(2)多尿期:部分患者在術后24~48小時內可出現(xiàn)多尿現(xiàn)象,每小時可達500~1000毫升,易引起脫水、低鈉血癥及低鉀血癥。
(3)少尿期:還有一部分患者出現(xiàn)少尿或無尿現(xiàn)象,大約持續(xù)幾日到1個月,是移植腎早期無功能的表現(xiàn)。出現(xiàn)少尿或無尿期,臨床多用血透治療等待移植腎功能恢復,此時代謝變化與移植前透析時相似。
(4)排異反應:腎移植術后多有排異反應發(fā)生,主要有急性排異反應、慢性排異反應和超排異反應,其中以急性排異反應為最常見。排異反應使移植腎的功能受到損害,機體出現(xiàn)蛋白質丟失,代謝產(chǎn)物堆積。